首页>>学院要闻

用心用情办实事!我院帮扶南栗元铺村旧貌换新颜

2021-01-25 16:14:42   作者: 来源:本站浏览量:0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村口 

    从村民收入,到村里环境,再到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短短几年的时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天生桥镇南栗元铺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方设法解决村民就业、整顿村里环境、通过发放奖学金等方式引导村民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学院为了南栗元铺村的旧貌换新颜使出了千般招数。

四年多时间累计帮扶投入240余万元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便民服务室 

    南栗元铺村位于阜平县西部,距4A级景区天生桥瀑布不足10公里。然而因为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等原因,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3540元。

image.png

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并进行档案整理归纳 

    2016年,学院开始对南栗元铺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组在2月开始正式入村后,立即着手对该村情况进行详细摸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实地考察村内各类公用基础设施、深入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方式,掌握了村内的基本情况,从而为之后的“对症下药”打好基础。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街道新貌 

      从2016年到2020年,学院对南栗元铺村累计帮扶投入240余万元,而经过这四年多的努力,南栗元铺村有了巨大变化。

亮化美化村貌 助力发展旅游业

 在南栗元铺村村口,写有村名的牌楼四边都被装饰了造型灯,五个大红灯笼更是将牌楼点缀的红红火火,在冬日阳光照射下透出一片喜庆。“不光是这里有造型灯,村民活动广场、大戏楼……这些村里重要的地方都安装了造型灯。正月十五的时候,村里街道上都会挂上大红灯笼。晚上灯光一亮起来,别提多好看了。”村民赵海明笑呵呵地说。

 南栗元铺村紧邻382省道,交通便捷,周边多处4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谋划,一致认为该村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17年,学院帮助村里联系了旅游公司为该村规划旅游业发展。

image.png

完善村民活动广场基础设施,安装LED电子屏

image.png

完善村民活动广场基础设施,安装石桌、石凳

 为了促进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学院帮助该村打造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旅游活动品牌形象,学院投资近60万元对村里重点区域进行亮化、美化,主街道两旁安装上了红灯笼,村里广场安装了石桌凳和LED电子屏。2019年,该村的“九曲黄河阵”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2020年学院又出资3.5万元在村内街道及胡同安装了监控设备。

 如今南栗元铺村的正月十五旅游活动成为了旅游品牌,每年接待县内外旅客5万人次。

麻将桌旁的闲人变成小手工活的忙人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木耳养殖基地 

    在南栗元铺村村民续禄的木耳养殖地,不锈钢管搭建的大棚在阳光下灿灿发光。“现在是冬天,木耳早就收割完了。到明年五月份的时候,这些吊带绳上挂的密密麻麻的都是木耳。”村民续禄指着大棚里一束一束的吊带绳说到。

image.png

木耳养殖基地大棚内部

    说到自己的木耳养殖,29岁的续禄连连感谢驻村工作组。2018年之前,续禄家一直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在村里支了一个摊子修摩托车,“勉强糊口吧。”

    听到村委会大喇叭里播放的食用菌产业项目,续禄动了心思,在工作组的支持下,他决定承包村里土地建木耳大棚。

    主意定下来了,面对的困难却是一大堆。“那段时间,工作组的扶贫人员没日没夜地帮我跑贷款、办各种手续、协调打水井等,帮了我的大忙。”续禄感激地说。

    续禄的木耳在第一年就丰收了,然而销路又是个难题,质量很好的木耳却不知道卖到哪里去。工作组再度出马,依托学院的资源,发动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购买木耳。

    如今,续禄的木耳早就不愁销路了,“现在技术、销路等各方面都已经成熟了,木耳还没晒干,买家就找过来了。”他笑着说到。

    续禄的木耳大棚租了村里近80来亩地,一亩地一年租金一千元,忙的时候雇了四十多人来打工,雇的都是村里的村民,从而也带动了村里的就业。

    从开始帮扶南栗元铺村,学院就在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促进村民就业。村民们以前喜欢在活动广场上聚着打扑克,工作组的扶贫人员就通过到广场上跟村民聊天、上门劝说、村里广播等方式转变村民思想。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书屋 

    思想转变了,就业困难也要帮着解决。为解决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受阻难题,学院积极创造村周边就业岗位,动员村民到食用菌产业园区包棚、务工;积极发动村内妇女、老人参与手指套、组装橡皮泥和插花等小手工活,将麻将桌旁的闲人变成小手工活的忙人,积极宣传扶贫车间就业政策及岗位,动员易地搬迁小区村民到扶贫车间实现就业,以确保搬迁群众有就业、住得稳、逐步脱贫可致富。利用多种方式积极发布招工信息及外出务工疫情防控政策及扶贫就业政策,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开具证明、申领健康码。

         2020年,在工作组的帮扶下,南栗元铺村全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3540元增至11390元。

心系民生实事 解决就医吃水难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的村民活动广场 

 在南栗元铺村的村民活动广场,宽阔的广场干干净净,3.84米×2米的LED屏、造型别致的景观灯、精致的石桌椅……“到了晚上,很多村民都来这里跳广场舞。”赵海明指着广场说到。

 以前的活动广场和现场大不相同。“以前这里有一个水泥做的露天大垃圾池。”赵海明指着广场的一角说到,“村民们有垃圾就往这里面扔,虽然定期会有人来清理垃圾,但是垃圾池经常被垃圾堆满,臭味别提多大了。那时候大家都躲着活动广场这边走,更别说来这里活动了。”

 针对广场垃圾问题,工作组在来到南栗元铺村后,组织铲车和人力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拆除了广场垃圾池,张贴了标语牌。在村里主路上设置垃圾桶,每天都有垃圾车来运走垃圾。

 学院还给活动广场安装了景观灯、石桌凳和LED电子屏等。“LED电子屏安上之后,每次放电影时都会吸引好多村民来看。”赵海明开心地说。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卫生室 

 村里的卫生室宽敞明亮,药柜内的药品摆放整齐。据赵海明介绍,之前村里没有专门的卫生室,村民们身体不舒服了,只能去村医家里看病。

 学院帮助村里建起了正规的卫生室,为村卫生室添置了价值五万元的医疗设备,并推荐村医参加河北医科大学的专业培训,改善了村民的就医条件。“现在的就医环境可比以前好多了,村民们有什么小病,都来卫生室看病,方便多了。”赵海明说。

 为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学院还和村委会一起,协调资金、人力重修了冻裂的蓄水池,学院出资更换了自动抽水控制设备,保障村内机井正常运行,并与村委会制定了引水管道的防冻改造计划。2018年,为确保村内安全饮水和保障冬季取暖,学院出资12万余元,用于村内打井、改造村内饮水管道及电网增容改造。

发放奖学金引导鼓励“知识改变命运”

    村民收入上去了,生活便利了,村里环境变美了,而学院要帮扶的,远远不止这些。

    学院在该村成立了幼教讲习所和山娃快乐小屋,连续四年的六一儿童节,学院派优秀师生为村里的学龄前儿童带来幼教课程,为学龄前儿童和贫困户家中小学生带去创意照片、智力玩具、书包、文具等,120余名学龄前儿童参加了幼教课程。还有专业老师给村里的家长们就如何教育孩子进行专门的培训。

    曲凤琴是村里的会计,今年高考,她的女儿考上了江南大学,获得了学院发放的两千元奖学金。“我家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又有了奖学金,女儿上学不发愁。”曲凤琴笑着说。

学院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成立了“银虹汽车·青干学院”奖助学金,按照考取的学校以及学习成绩发放给考上大学的学生以及村里小学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奖学金已经连续发放了三年,帮助村里26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有时间的时候,工作组还会跟村民们聊天,讲上学的重要性。”曲凤琴告诉记者,现在村民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

    而2017年底,曲凤琴在工作组的引导帮助下,报名考上了学院成人专科教育,学院按照政策对她减免了全部学费、书费。“明年1月份我就毕业了,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感觉自己也提升了不少,可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了。”曲凤琴说。

image.png

南栗元铺村电网增容改造设备 

     南栗元铺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而学院的帮扶并没有结束。明年,学院将会继续帮助该村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产业,不断丰富“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影响力。继续发展食用菌及林果种植业,坚持以产业带动增收,不断提高村民收入。南栗元铺村正在向着更加美丽的明天迈进。

    坚持用心用情办实事,我院帮扶南栗元铺村旧貌换新颜,被河北新闻网、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