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学校概况
报告说明
第一篇: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率
一、 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二)院系及专业结构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总体就业率
(二)分院系/专业就业率
(三)未就业情况分析
三、就业流向
(一)单位就业
(二)升学
(三)自主创业
第二篇:就业工作特色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二)拓展就业渠道,推动校企合作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一)招聘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
(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及服务
(三)就业帮扶与推荐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第三篇:就业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二、就业满意度
三、求职分析
(一)求职途径
(二)求职困难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就业率变化趋势
二、就业形式变化趋势
三、就业流向变化趋势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主旋律
(二)国有企业就业比例上升
(三)行业流向更加多元
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一)专业课评价
(二)实践教学环节评价
(三)任课教师评价
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一)毕业生能力
(二)用人单位评价
三、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学校概况
一、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概况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隶属于共青团河北省委,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河北省团校,1987年成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是一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岗位(职业)培训和团干部培训为两翼”的省内知名高等院校,也是省内唯一一所共青团属公办院校。
目前,学院设有基础部、财经系、信息系、教育传媒系、管理系共5个教学系部26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二、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办学特色
1.学院政策
毕业政策:凡被我院录取的考生毕业时统一颁发由教育部认证、备案的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毕业证书,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报到证。
接本政策:凡被我院录取的考生均可参加由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专接本考试。
奖助学金:学院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政策;同时考生享有学院按学年评定的奖学金政策;对特困生在入学时开放绿色通道,贫困生入学前后可申请河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2.订单培养班
信息系顶岗实习基地有石家庄坦途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赛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人和网络有限公司、河北有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牛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协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远近互联科技、石家庄久盟商贸有限公司、河北万腾科技、杰迪信息科技、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力天装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北京万维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博升拓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普软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系与这些单位建立了长期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专业与中青旅博汇河北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订单培养,向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昱翔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输送所有毕业生。
管理系实习基地有河北翠屏山迎宾馆、太行国宾馆、河北攻略房产经纪有限公司、河北诺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北京乐华骏成建材有限公司、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品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河北国源朗怡酒店等,并每年这些单位输送毕业生。
财会系与河北索维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博鳌财务咨询公司长期合作,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基地。
教育传媒系与新天际国际幼儿园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学院各系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组建订单班,对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 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报教育部、河北省人社厅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8年11月13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
2.调研数据。调研面向2018届毕业生,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网上调查、询问辅导员、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形式开展了多项工作调研,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反馈等实际情况。报告中数据多从上述内容获得。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我院全部为省内生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8届毕业生共886名。其中,男生451名,女生435名,男女性别比为1.04:1,女学生占49.1%,男生占50.9%,基本平衡。
(二)院系及专业结构
全校毕业生共分布在6个院系21个专业。其中管理系、教育传媒系人数较多。
序号 | 院系 | 人数 | 比例 | 专业 | 人数 |
1 | 财会系 | 173 | 19.53% | 会计电算化 | 116 |
电子商务 | 28 | ||||
金融管理与实务 | 29 | ||||
2 | 信息系 | 107 | 12.08%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4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0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43 | ||||
3 | 管理系 | 415 | 46.84% | 工程造价 | 69 |
酒店管理 | 28 | ||||
旅游管理 | 24 | ||||
人力资源管理 | 65 | ||||
建筑工程管理 | 12 | ||||
行政管理 | 18 | ||||
工商企业管理 | 70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76 | ||||
航空服务 | 17 | ||||
铁道工程技术 | 36 | ||||
4 | 传媒系 | 191 | 21.56% | 电视节目制作 | 24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21 | ||||
学前教育 | 79 | ||||
室内装饰设计 | 47 | ||||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 20 | ||||
总计 | 886 |
二、 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 总体就业率
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以就业单位为主,就业总人数为880名。
就业形式 | 人数 | 比例 | 就业总人数 | 就业率 |
灵活就业 | 843 | 95.15% | 880 | 99.32% |
升学 | 26 | 2.93% | ||
应征义务兵 | 10 | 1.13% | ||
出国 | 1 | 0.11% | ||
未就业 | 6 | 0.68% | ||
合计 | 100% |
(二)各性别就业率
性别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各性别就业率 |
男 | 451 | 449 | 99.56% |
女 | 435 | 431 | 99.08% |
总人数 | 886 | 880 | 99.32% |
(二)分院系/专业就业率
1.各系的就业率
院系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各院系就业率 |
管理系 | 415 | 413 | 99.52% |
财会系 | 173 | 170 | 98.27% |
传媒系 | 191 | 191 | 100% |
信息系 | 107 | 106 | 99.07% |
合计 | 886 | 880 | 99.32% |
2.各专业就业率
专业 | 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1.会计电算化 | 116 | 113 | 97.41% |
2.电子商务 | 28 | 28 | 100% |
3.金融管理与实务 | 29 | 29 | 100% |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4 | 34 | 100% |
5.计算机应用技术 | 30 | 30 | 100% |
6.计算机网络技术 | 43 | 42 | 97.7% |
7.工程造价 | 69 | 69 | 100% |
8.酒店管理 | 28 | 28 | 100% |
9.旅游管理 | 24 | 24 | 100% |
10.人力资源管理 | 65 | 65 | 100% |
11.建筑工程管理 | 12 | 12 | 100% |
12.行政管理 | 18 | 18 | 100% |
13.工商企业管理 | 70 | 70 | 100% |
14.电视节目制作 | 24 | 24 | 100% |
15.广告设计与制作 | 21 | 21 | 100% |
16.学前教育 | 79 | 79 | 100% |
17.室内装饰设计 | 47 | 47 | 100% |
18.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 20 | 20 | 100% |
19.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76 | 74 | 97.37% |
20.航空服务 | 17 | 17 | 100% |
21.铁道工程技术 | 36 | 36 | 100% |
合计 | 886 | 880 | 99.32% |
(三)未就业情况分析
毕业生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正在转换工作或没找到满意的工作。
未就业 | 人数 | 比例 |
转换工作中 | 5 | 83.33% |
没找到满意的工作 | 1 | 16.67% |
找不到工作 | 0 | 0 |
病重无法工作 | 0 | 0 |
合计 | 6 | 100% |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单位
1.就业地区流向
排除10人参军,26人专接本,1人出国,共843人工作。省内就业为主,678人,省外165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内就业主要流向石家庄市425人,其次是邢台市、保定市;省外就业主要流向北京市119人,其他天津市、四川省、湖北省、江苏省、上海市等46人。
就业地区省份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11北京市 | 119 | 14.12% |
12天津市 | 10 | 1.19% |
13河北省 | 678 | 80.43% |
21辽宁省 | 1 | 0.12% |
31上海市 | 3 | 0.36% |
32江苏省 | 4 | 0.47% |
33浙江省 | 3 | 0.36% |
34安徽省 | 1 | 0.12% |
37山东省 | 3 | 0.36% |
41河南省 | 1 | 0.12% |
42湖北省 | 8 | 0.95% |
44广东省 | 2 | 0.24% |
51四川省 | 10 | 1.19% |
合计 | 843 | 100.00% |
2.就业行业流向
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合计 | 843 | 100.00% |
42教育 | 139 | 16.49% |
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93 | 11.03% |
24建筑业 | 93 | 11.03% |
31批发和零售业 | 87 | 10.32% |
33住宿和餐饮业 | 75 | 8.90% |
4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63 | 7.47% |
22制造业 | 53 | 6.29% |
4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4 | 5.22% |
35金融业 | 35 | 4.15% |
4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7 | 3.20% |
36房地产业 | 27 | 3.20% |
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6 | 3.08% |
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5 | 2.97% |
43卫生和社会工作 | 22 | 2.61% |
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 | 1.54% |
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9 | 1.07% |
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 | 0.71% |
11农、林、牧、渔业 | 6 | 0.71% |
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传输、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3.就业职业流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职业为其他人员、商业和服务业,其他各种职位也都有毕业生。
职位类型分布 | 专科就业人数 | 各分部占比 |
合计 | 853 | 100% |
90其他人员 | 283 | 33.18% |
40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161 | 18.87% |
3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83 | 9.73% |
24教学人员 | 81 | 9.5% |
2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 66 | 7.74% |
13工程技术人员 | 57 | 6.68% |
21经济业务人员 | 30 | 3.52% |
22金融业务人员 | 29 | 3.4% |
25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 16 | 1.86% |
10公务员 | 12 | 1.41% |
27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 12 | 1.41% |
60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 9 | 1.06% |
17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 2 | 0.23% |
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1 | 0.12% |
26体育工作人员 | 1 | 0.12% |
80军人 | 10 | 1.17% |
(二)自主创业
我院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很少,主要原因是订单班,为企业直接培养;另外我院农村学生为主,创业需要不少的启动资金,所以创业毕业生极少,并且非订单班毕业生也能找到工作。
第二篇:就业工作特色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思想意识,整合有效资源,打造工作品牌,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有效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2004年2月,我院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设在当时的教务处学生科,后来机构调整,设在学生处,现在调整为招生就业处。学院成立了由学院主管领导和系领导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相应成立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这些年来,学院各级领导和部门都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事关大局、事关稳定、事关民生、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成长发展的大事来抓。
(二)拓宽就业渠道,推动校企合作、校产合作
学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各系都有自己的教育实训基地,并且有些实习基地都是订单培养单位。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一)招聘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
学校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服务,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学院网站嵌入大学生“一站式”服务平台,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等多个系统和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就业手续办理、就业统计分析等多项就业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提升了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水平。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各种就业信息迅速发送给每位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及服务
为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阅读活动。邀请各用人单位和成功毕业生来校讲授大学生就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职业视野。通过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网络招聘会、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三)就业帮扶与推荐
学校重视贫困生就业,特别是“双困生”的就业援助,通过多种方式帮扶贫困生就业。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对“双困”毕业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服务,特别是重点做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残疾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的帮扶和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动态信息库。通过优先推荐就业,提供“一对一”咨询、技能培训、求职补贴等方式实施援助。
第三篇:就业相关分析
一、薪酬水平
2018届毕业生的月薪在2000—3000元区间的毕业生最集中,其次为3000—4000元区间,没有低于2000元的。
二、就业满意度
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99.07%。
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满意程度,将评价维度“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就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酬”从低到高分别赋予1—5分的分值,计算其均值。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最高。
四、求职分析
(一)求职途径
我院学生为两年制和三年制在校生。最后一学年不住校,在学校安排的单位或是自己联系的单位顶岗实习,到学生毕业时单位基本确定,学校的就业洽谈会在毕业生返校时举办效果不明显,实习期间学校推荐的就业信息,招就处上传给各系,辅导员都以群文件形式发给学生班级群,但由于学生正在实习,有诸多不便,成功率很低。
(二)求职困难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太少。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
我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中心重心。纵观2016—2018年就业率,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去年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近三年就业率比较稳定。每届毕业生就业率以当年11月初截止的就业跟踪调查为准。
二、就业形式变化趋势
近年来,我院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应届毕业生实习期间,基本就已经订好单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以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为主,签就业协议书形式就业比例有所下降。
三、就业流向变化趋势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主旋律
因为我校是省内招生,所以毕业生多年来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占主体,近三年,毕业生省内就业都在95%以上。截止今年11月13日,我校2018届省内就业毕业生占已就业人数的80%。这一就业分布与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定位相符合;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校学生“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志向。
(二)国企、私企就业比例上升
近年来,一些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新型的急需人才的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新生员工,为这些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未来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行业流向更加多元
教育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是我校2018届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流向,我校2018届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达16.49%;此外,近年来,我校专业调整,新增了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比如学前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范围不断拓宽,除教育行业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还有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也相对较高,呈现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为当地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评价将有利于不断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因此本次调查请毕业生对母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评价。
一、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设置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请毕业生对母校的专业课有效性、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一)专业课评价
根据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专业课教学有效性评价很高,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课对实际工作有价值,99.64%的毕业生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
(二)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很高,96.40%的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果。
(三)任课教师的评价
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很高,100%的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满意。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具体评价,将评价维度“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生动注重互动、注重课外沟通交流”,从低到高分别赋予1—4分的分值,计算其均值。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最高。
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一)毕业生能力
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馈学校教育教学的效果。较高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求职及职业发展,因此请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能力进行评价。
毕业生对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较高 。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二)用人单位评价
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价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优劣,进而对我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一定反馈作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9.35%。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
三、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
2018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相关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根据毕业生对自身各项就业能力的满足度、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和对母校整体满意度的反馈,综合来看,我校教育教学的效果较佳,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度很高。下一步,学校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培养质量。一、根据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结果,重视相关就业能力的培养;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毕业生职前就业能力的素质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三、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机制,加强师生课外沟通交流。
另外,学校还将进一步对各专业的就业质量以及教育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综合各专业就业情况,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比例,改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2018年11月30日